close

或許我們都曾經有這種經歷:對於過去的一整個白天,縱使並非無所事事卻仍有此感受,夜深之時憨坐在電腦前,想正冰把要是完成卻仍無可避免地在各種社交平台尋找他人動態,或尋找他人關注自己的痕跡?總期待把這一切完成,讓自己有機會沈澱、重新開始自己規劃過的明天,而其實,自己連如何面對這現實中的明天都無法且不願思考?

奇妙的是,這學期開始至今,我大部分時間都在12:30就睡了,不特別留戀網路,而25學分(一門昨天因人數不足停開,所以是22)課程的reading assignment到目前也大抵都依照進度進行。有一部份或許是時間累積的因素吧!大學進入第四年,對網路的(空)虛與(真)實也該有體悟,另外一部份,是自己對未來畢業後的方向很明確了,相關學經歷也都搭配的不錯,都有在軌道內,所以很自然的想把它做好。可以說,目前生活的各層面,對我而言都是別具意義而非唾手可得的隨便,所以更會珍惜。

對這種革命性轉變,很深的影響原因之一便是熊瑞梅老師及社研法課程。說不上這些人事物的那個層面是很好的,但至少讓自己有了不少面對未來的自信,以及面對混亂而令人低落的大環境時如何保有力氣持續走下去。外物的混沌與不討喜終究是「外」物,如何換個方式或換個角度發揮自己相信的價值與理才是最重要的。想經歷大三這一年後,對於(政大)社會系完全不再有任何後悔,覺得不論實證取向或理論取向,都幫自己在處理事物與學問時有更清透的想法和視角。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帶著走且非常紮實的,端看自己是否認真學到。

另外就是暑假在媽媽那裡打工與學車的日子,見識到各行各業完全不一樣的人,認識到面對壓力、競爭及責備時調適的過程,種種讓自己成長很多。而考汽機車的過程看似簡單,卻是非生即死的零合遊戲、還有暑假就要完成的時間壓力,讓自己深刻體驗到面對壓力、「死結」,為走冷靜沉穩,放慢自己才能走過。

其實,我已經很久沒有好好跟我媽媽互動,這二個月也讓我看到很不一樣的她,就像台灣版的歐洲都會婦女;她們會在閒暇時邊喝紅酒邊做料理,而我媽會一下班後邊喝自己煮的紅豆湯邊和麵做饅頭;每天會去慢跑和游泳並因此認識不少人;而且對很多事如死亡、孩子未來發展甚至墮胎都抱持開放的心態;此外除了國台語外還會流利的日文,每天看NHK並計畫退休後到日本longstay一年!

我想,媽媽與熊老師那麼可愛,這點也是灌輸我正向能量的來源之一吧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odf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